当前位置:老域名注册-玉米号历史警卫秘书揭秘:邓小平为何始终没有再回到家乡
警卫秘书揭秘:邓小平为何始终没有再回到家乡
2023-05-27

邓小平同志从15岁走出家门以后,再没有回过自己的老家——四川广安。如今,我最想看的就是首长出生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跟了首长一辈子,从来没有去过他的老家。

2001年,我如愿以偿,陪着邓小平的两个妹妹——邓先芙、邓先群两家人到了四川,将夏伯根老人的骨灰(此前,夏伯根老人已经过世)撒入渠江,后来又专程来到邓小平出生的地方广安。

邓小平故居位于四川东部的广安市区北郊,距重庆市区100公里。

据历史记载,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字文明),是邓家独生子,生长在经济比较富裕,又崇尚文化的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事。家里全靠邓小平的祖母戴氏和母亲淡氏操持家业,抚育后人。祖母和母亲相继离开人世后,又由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理家育子。

据史料记载:邓小平于1904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

1909年,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

1918年,考入广安县立中学。

1919年秋,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10月,他抵达法国。在法国期间,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先后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26年1月,他离开法国赴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春,离开苏联回国,开始了在国内的革命生涯。

1927年,在武汉执行党的任务时改名为邓小平。

在广安,我第一次认真详细地观察了首长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以及他的家乡。

2001年的邓小平故居,从未修缮过,经过风雨岁月的洗礼,一切都显得破旧。但是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奇而又亲切的。因为这是老首长生长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10多年。自从15岁离开这里,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图为邓小平留法期间的照片

我来到邓小平出生时的故居、学习时的翰林院子和玩耍时的放牛坪,还看了小平家打水的邓家老井。我亲口喝了邓家老井的水,对着清澈的井水,我心里说:老首长,我也喝到了这口井里的水,只是我们的这两口水相隔了八九十年啊。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脑海里想象着少年邓小平的样子。每到一处,我都在心里说:首长,我来替你看一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虽然我从没有来过广安,但是没有感觉到一点陌生。似乎每一个邓小平少年时期待过的地方,我都怀有特殊的感情。于是,我写下两个深情的大字留给广安:怀念。

在邓小平的家乡,人们听说我是邓小平的警卫秘书,而且跟随小平同志四十多年,热情超出了一般,都把我当作亲人一样招待。人们争相和我握手,似乎想从我的手上沾点小平的气息。我知道,家乡人民十分想念和热爱邓小平,广安走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人物,这是他们的骄傲和荣誉。

1965年,邓小平视察四川攀枝花,图为他在兰尖铁矿考察时与随行人员合影(二排右一位程子华、左五为李井泉)

记者问:“1989年,小平同志正式退休了。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告老还乡’理所当然。退休以后的小平同志是否有过回家乡的想法?”

我答:“告老还乡那都是过去的人的想法。小平同志退休后,依然时刻关注着经济特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才会有1992年的南方谈话。对于回老家这个问题,当时也有人想请他回去看看,但他回答说:‘免了,我老了,不要给家乡添麻烦了,希望一定要把家乡广安建设好。’这充分体现了他老人家心系家乡的深情厚谊。”

记者问:“除了上述这些原因,小平同志没回家乡是不是在政治上还有一些深刻的考虑呢?”

1965年,邓小平视察四川攀枝花,图为邓小平、李井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弄弄坪等地后回招待所时途经大渡口吊桥。

我答:“应该有。小平同志考虑问题比常人都要深刻。他不回广安,也是为了爱护广安。你想,当年广安经济比较落后,如果他要回去或者老提到家乡,省里会怎样对待广安?小平同志为什么从来没有说过给家乡拨一分钱的话?因为他知道,全国比广安困难的地区还有不少,比如西北等地区。这些都有他的政治考虑。”

最后,我放慢了语速,对记者说:“小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逝世后,把眼角膜捐献给了患者,把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骨灰撒在了祖国的大海里,就连离世时穿的衣服都是多年以前的旧西装和旧皮鞋。就从这一点,已经让我们看到了邓小平的伟大胸怀和深思熟虑。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的一生都不想在这方面浪费国家一分钱。在小平同志心底深藏着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感情。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家乡广安的热爱。”

1965年,邓小平视察四川攀枝花,图为他到弄弄坪、兰尖矿等地视察,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我接受采访从来是直截了当的。这是因为我了解自己的首长邓小平。

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跟随邓小平以来,他曾先后到过四川九次,每一次都是来去匆忙,时间紧迫得很难抽出空闲前往广安。但是,小平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广安和四川的家乡人民。

“文革”结束以后,我跟随小平曾先后到过四川四次。那个时期,小平的工作虽然和“文革”之前相比紧张程度不同了,但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工作日程和安排仍然很紧。

我清楚地记得:

1978年1月31日,邓小平从缅甸仰光访问后回国,下午就到达了成都。

1965年11月,邓小平在成都接见四川省人大代表。

2月1日,小平听取四川省委的工作汇报。2月2日上午,听取成都军区领导关于军队工作的汇报。因为2月3日还要乘机到尼泊尔访问,所以,就让省委通知广安县委的同志于2日下午到成都见面。

那天上午,广安县委的干部到了邓小平的住处。

下午,邓小平接见了南充地委和广安县委的同志。县委的干部汇报了广安的农业生产情况。

邓小平认真地听着。他说:我离开家乡时,广安人口才60万,现在有100万出头,只有6亿多斤粮食,口粮很少哟。

小平还说:水利基本建设要不断地搞才行,过去多少年没搞了,耽搁了。农业生产怎样,要看政策对不对,还要看基本建设搞得好不好、过不过硬……种子很重要,要建立培育种子的基地,种子要经常更新,否则就退化了。

从小平的谈话中不难体会到,他对广安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期待。

广安县的干部听了小平的话很受鼓舞,马上就说了一句“家乡人都盼望邓副总理回广安指示工作呢”。他们希望小平回广安看看。

因为第二天要到尼泊尔访问,卓琳连忙接过话:“他很忙,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你们这么远来看我们,回去向县委和百万父老兄弟姊妹表示感谢。”

1980年7月3日,邓小平从西安到四川成都考察,住在金牛宾馆。在四川考察了有一周多的时间,除了听省里领导的汇报,邓小平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考察。邓小平还对省领导谭启龙提出了“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干”的重要指示。

这年到四川,小平先后看了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四川峨眉机械厂,还到成都双流县簇桥人民公社参观了沼气池,并对沼气发展作了具体指示。他说:沼气办好了,既可以用沼气,还可以沤肥,每个家庭又可以增加几十元钱的收入。沼气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一个大队需要一个沼气技术员,四川省有5万多个大队,就可以增加就业人员5万多人。

1980年7月,邓小平登峨眉山时与游客交谈。

1986年2月初,邓小平在成都过春节。8日,邓小平出席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的春节团拜会。13日,邓小平和王震在金牛宾馆东楼接见了时任广安县委书记的罗国兴等人。

邓小平一见到广安的干部就首先说:“好啊,我今天终于见到家乡的‘父母官’了。”说罢就一一问起他们的姓名、年龄和文化程度。

小平面带微笑地说:“我今天特别高兴。你们年纪轻、有文化、有希望。跟其他地区相比,广安的差距还很大,群众还不富裕,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县委的干部们听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把小平同志的话一字不落地记在了本子上,记在了心里。

广安的领导同志请小平回家乡看一看。

王震说:“小平工作特别忙,恐怕没时间。”小平说:“请你们回去代我们向家乡人民问好!”

后来,广安的领导再次向卓琳提出,希望小平同志回家乡看望。卓琳对他们说:“我们回到了成都,就等于回到了家。时间安排得很紧。另外,回去会给你们增添许多麻烦,希望能理解。”

这一次到成都来的,还有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和舅妈杨凤鸣。

淡以兴比小平只大一岁,由于年龄相仿,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新中国成立以来,淡以兴是邓小平在老家唯一的、也是最近的亲戚了。也正因此,淡以兴夫妇在“文革”期间吃了不少苦头。

小平见到他们,笑着连声说:“幺舅好!舅娘好!”

淡以兴对小平说:“哎呀,那几年(文革时期),硬是把我们整惨了,你晓不晓得啰?”

小平点着头说:“晓得,晓得。”随即又问舅舅:“这几年还有什么困难?”

1982年9月,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参观。

淡以兴爽快地说:“吃的穿的住的都不愁……”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起,邓小平对舅舅一家就很关照,每月给舅舅寄去10元钱。从1956年开始,每月改为寄20元。

这些事情,多年来基本上是我代首长办的,所以当2001年我第一次到广安时,淡以兴的儿子一见面就感谢我,说我每月给他家寄钱。我说:“钱是卓琳同志出的,我只是办了这件事,你们要感谢小平和卓琳呀!”

1986年的这次见面,是小平15岁离开家乡之后与舅舅、舅母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多年后,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也谈到这个事情:“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跟他要求过好多次,可他就是不让。他自己不回也就罢了,也不让我们回去。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这就再次证实,邓小平不回广安就是怕给家乡人民添麻烦。

2001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着手修建邓小平纪念馆,设立了面积为29.91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

如今,邓小平故里景区,按文物维修原则修缮了邓小平故居、蚕房院子、翰林院子、神道碑、放牛坪、清水塘、邓家老井、洗砚池等近20处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并在园内修建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和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故居粉墙黛瓦,是一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采用川东民居特色和现代化建筑风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寓意小平同志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邓小平铜像广场三面环山,绿树环绕,翠竹葱葱,形似座椅。邓小平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坐北朝南,既庄重肃穆又幽静亲切,体现了广安人民对小平的热爱之情。

2004年8月13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邓小平铜像揭幕,并参观了新落成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如今,邓小平故居已成为人们追寻伟人足迹、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和最受老百姓喜爱的中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

1986年,邓小平到四川视察时与中国农工党四川省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妇产科专家刘云波(右)亲切握手。

直到现在,我已经先后五次到过广安的邓小平故居。对我来说,广安就像是自己的故乡那样具有吸引力,每一次到小平故里都感到十分亲切。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的几任领导和邻里朋友,都把我当作邓小平家中一位特殊的亲人来接待。每次去,大家都要请我讲讲小平同志的一些往事。

几年来,我先后向邓小平纪念馆捐赠小平同志遗物30多件,其中一些衣服都是小平同志穿过多年的旧衣服。还有一个放大镜是小平同志在解放以前就用过的,放大镜的边缘都有磕碰过的痕迹,还用一个木制的套保护着。虽然没有听首长讲过这个放大镜的故事,但从它的陈旧度和一些磕碰痕迹上看,这个放大镜很可能在战争年代他就开始用了。因为,首长有许多东西都是轻易不扔的,包括衣服,能用能穿的就一直不让扔。

2012年11月17日,正值广安中学100周年校庆,这是邓小平当年读中学所在的学校。来自全国教育界的代表聚集在广安中学,我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这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