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域名注册-玉米号资讯智联招聘CEO郭盛:退市才能做“不敢做的事”
智联招聘CEO郭盛:退市才能做“不敢做的事”
2022-09-29

2010年夏天,正在夜跑中的郭盛接到一通朋友电话。

颇意外的是,这些来电询问他是否愿意接手智联招聘。当时智联招聘内忧外患,一度陷入业绩亏损、工资发放困难的困局。

经过深层考量后,郭盛于2010年加入智联招聘出任CEO,带领公司进行一场战略转型。

……

“贝壳会随着海浪冲得很高,会很美丽,但是浪退的时候,也会摔在沙滩上,被别人捡起来,而礁石则不然。”

“我们做大海里的礁石,市场不管怎么潮涨潮落,我们永远专注着业务、注视着大海。”

这句话,郭盛时常挂在嘴边。8年的历练与故事,智联招聘经历了从纽交所上市到退市的坎坷经历。

被问及是否怀念上市的这段时光,郭盛毫不犹豫地说“绝对不怀念”。不过他认为,资本市场是为企业服务的,没有必要纠结过去。

在郭盛看来,退市能做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2017年,智联招聘先后投资猿圈、脉脉、51社保等多个项目。尽管这一系列投资是为了建立朋友圈,但郭盛告诉36氪,他更喜欢弱关系,不太喜欢强关系;只做战略投资,不作财务投资。

实际上,郭盛更注重内生能力,并购不是智联的首要任务。他说,“某种程度上,没有能力的公司才会想办法做很多收购。”

退市:短暂焦虑后有更多思考

眼光如果盯着竞争对手,每天感到焦虑,那就活不了了。

以中国人口的体量,多出几个拉勾和前程无忧都不是问题。

退市后能够做很多以前不太敢做的事情。

投资、融资、A股、港股或者美股都不是智联的核心。

2017年9月26日,智联最大股东SEEK International、高瓴资本以及方源资本组成买方团,以每股18.2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智联招聘所有已发行流通股,智联自此正式从纽交所退市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也全部停止交易。

谈及退市的细节,郭盛告诉36氪,自2016年初以来,智联招聘曾先后三次收到私有化邀约,收购价格一路看涨,红杉资本、鼎晖投资等明星投资公司都在其中。

“很幸运,我们最后找到了高瓴和方源,整个过程还是蛮曲折的。”

郭盛钟意高瓴资本和方源资本,或许有一些个人情怀在里面。当被问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郭盛从众多圈内好友中,挑出了高瓴资本的张磊,以及方源资本的George。

选择了合适的合作伙伴,智联的退市之路走得更有底气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从此一帆风顺。

恰逢智联退市,同为互联网招聘市场二巨头之一的前程无忧,完成对拉勾网1.2亿美元(约为8亿人民币)的D轮战略投资,并获得60%的股权。郭盛坦言当时有过短暂的焦虑,这是前程无忧的大动作,他们资金充足,能拿到这样的股权相当不容易。但“眼光如果盯着竞争对手,每天感到焦虑,那就活不了了”。

“当时有几个想法,第一市场足够大,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做。我觉得以中国人口的体量,多出几个拉勾和前程无忧都不是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赛道,我们是以非常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个事情;第二从自身角度来看,还是做好自己的转型、把自己的朋友圈建立起来更重要。”

对于具体措施,郭盛表示,智联会对IT行业特别关注,想办法在IT行业逐步建立自己的服务壁垒。既然看准了赛道,就要在赛道上跑下去。

当被问及是否怀念在纽交所上市的3年时光,郭盛连说几个“绝对不怀念”,没有丝毫犹豫。在他看来,资本市场是为业务服务的,没有必要纠结过去。智联退市不是为了赚A股的差价,更多是给业务转型打下更好基础。

“退市我们能够做很多以前不太敢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在36氪的追问下,郭盛只以发布免费效果付费项目作为例证,没有更多透露。“(退市后)我们就能做更大的投入,做巨大的转型”,郭盛总结道。

至于退市后是否会回归A股,对智联来说仍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智联回归中国市场,主要还是基于业务考虑。

“我们会考虑A股,每个公司退市后都会考虑,但它并不是决策因素。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投资不是核心、融资不是核心、A股不是核心、港股或者美股都不是核心,最核心的是我们业务的运营。”

智联的朋友圈更喜欢“弱关系”

智联不做财务投资,做的都是战略投资。

朋友圈很重要,但是智联更喜欢弱关系,不太喜欢强关系。

前程无忧投资拉勾网,脉脉或成招聘行业最大赢家?我觉得是小看了脉脉的潜力。

某种程度上,没有能力的公司才会想办法做很多收购。

2017年,智联招聘先后投资猿圈、脉脉、51社保等多个项目。

仅查阅公开资料,近几年来几乎看不到智联的投资动作,唯有2014年并购Jobs BD这一较大举动。这让2017年的三起投资显得颇为密集。

来源:IT桔子

事实上,智联往年的投资动作也很多,只是很多投资项目并未做公开披露。“比如说ATS(考试系统服务商)、match CV(内容精准投放)等,还是投了很多企业的。”

“我们不做财务投资,我们做的都是战略投资”,郭盛告诉36氪。2017年连续出手是因为,私有化结束后是一个公司大发展的时刻,智联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所以会不断投资一些企业。

对于预期收益情况,郭盛笑称:“当然是预期很高的收益回报,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其实它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收益回报的经济利益。”

多年的传统招聘企业生涯,让智联有着根深蒂固的B端基因。近几年来,智联一直在寻求to C的互联网化转型。新生代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的C端社交非常活跃,这正是智联所看重的地方。与脉脉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后,双方将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36氪很好奇,智联有没有收购脉脉的念头?对此郭盛坦言,朋友圈固然重要,但智联更喜欢弱关系,不太喜欢强关系。

“如果能够在弱关系下激发他们的活力是最理想的,因为收购往往会让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创业激情被火浇灭。到一定程度他可能觉得孩子养大了,愿意交给别人带最好,但一开始母亲很难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

2017年11月,脉脉完成由DCM领投,IDG资本、晨兴资本跟投的C轮7500万美元融资,并引入智联招聘作为战略投资方。脉脉计划在2019年IPO上市,目标市值100亿美元。

基于弱关系,郭盛很看好脉脉IPO上市,认定这是一家跑得很快的企业。“社交有个特点,会在某一个转折点突然爆发”,郭盛希望脉脉的的爆发能更快一点,它的潜力不只是职场社交,更多是建立起一个信任机制。

前程无忧投资拉勾网以后,互联网上出现这样一种声音——脉脉或成最大赢家。对此观点,郭盛认为前程无忧投不投拉勾,对于行业本身的改变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脉脉成了招聘行业的最大赢家,我觉得是小看了脉脉的潜力,招聘毕竟是一个小行业,还有很多更大的行业和更大的战场。”

至于“更大的战场”是什么,郭盛仅表示有很多,因为脉脉要构建一个信用体系。

事实上,尽管智联在2017年有相对频繁的投资动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和并购会成为智联新一年所关注的焦点。恰恰相反,郭盛对持续并购无太多意向。

“我的观点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某种程度上,没有能力的公司才会想办法做很多收购。当然,并购还有一个不同的逻辑就是创新。”

但郭盛更加希望,智联能够内生出一些真正的创新项目,这是智联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重点。在非核心领域,智联再去寻求和别人合作或是进行投资,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竞争对手也可能是朋友

智联与前程无忧未来可能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内生能力是综合性的,千万不要在资本运作过程当中破坏内生的能力。

拉勾网和脉脉只是在新的起点上朝不同的方向走。

2010年以前,网络招聘市场被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三分天下。但当时的智联招聘商业模式老旧,落后于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网,屈居行业第三。

2015年5月8日,中华英才网被58同城收至麾下后,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大爆发,逐渐销声匿迹。经过市场多轮整合,中华英才网最终被挤出网络招聘巨头公司之列。

根据艾瑞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招聘市场目前是双巨头格局,按财报公布的营收统计,前程无忧占据31.8%的市场份额,而智联招聘30.7%的份额与前程无忧仅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

“也有第三方报告说我们高10个百分点”,郭盛补充道。

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家公司体量不相上下,郭盛也称赞前程无忧“做得很好”,尤其是人力资源外包,智联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服务。智联的优势是在城市下沉得更多,服务的中小企业更多,在B端和C端流量更大。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智联招聘的企业雇主数增长到424382位,居行业第一;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客户续约率达81%。

“但未来我们可能会走向不一样的道路,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智联和前程无忧未来可能会有合作,因为“在中国竞合永远会发生的。”

谈及当年的老对手中华英才网,郭盛更多的是遗憾。从郭盛的讲述中,36氪了解到,智联曾多次和中华英才网洽谈合作、相互了解。中华英才网最终沉寂,主要是每次资本运作的时候,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嫁人,在业绩上进行了一些非常规的运营动作,这对企业的损害很大,也给智联一个深刻的教训。

“你要和外面打仗、要做得好,关键还是要有内生能力,这个内生能力是综合性的,千万不要在资本运作过程当中破坏内生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前程无忧投资的拉勾网也将于2019年IPO上市,与脉脉“撞”到了一起。网络招聘行业或将迎来新生代一战?

郭盛并不这么认为。首先,市场足够大;其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拉勾网和脉脉只是在新的起点上朝不同的方向走。

“我确实不觉得会有(一战),整个市场都不是一个竞争关系,更多是竞合关系。”

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招聘企业,郭盛又如何看待Boss直聘、猎聘、内推网等一些垂直新兴招聘企业的竞争?这些新生代力量是否会对智联造成威胁?

“有没有威胁我觉得不一定,比如Boss直聘开发了新的需求,这些都是良性的。反倒是一些在市场上形成垄断的,我觉得这个行业就没落了。”

在郭盛看来,招聘行业虽然是一个小行业,但是很活跃。“大家都在里面玩,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坏事。不断地激发新的需求,只要对用户有用就是好事情。”

21岁的智联已经不年轻了

如果老意味着靠谱,那我很高兴;但如果老意味着落后的产品和生产力,那就很悲伤了。

这层关系就像零售行业里的淘宝、京东之于拼多多一样,传统与创新之间并无根本性矛盾,本质上都是一种品牌形象。

智联每年都会投入亿级体量的资金在广告宣传上,今年也不例外。

智联的用户画像以1~5年的年轻求职者为主,但在这群人眼里,智联似乎一直是位老者形象。“年老”、“传统”、“综合”这样的标签,与智联如影随形。

的确,21岁的智联已经不年轻了。

智联的“老”,与用户的“新”所形成的反差,是否会在面对脉脉、Boss直聘这些同样定位年轻用户的新型互联网招聘企业时,丧失部分吸引力和影响力,显得不够性感?

“新不意味着好,老不意味着坏”,郭盛对“老”的解读,并非停留在“不年轻”这一浅层含义上。

郭盛认为,智联“老+传统”是肯定的,招聘本身就是一件很传统的事情。这层关系就像零售行业里的淘宝、京东之于拼多多一样,传统与创新之间并无根本性矛盾,本质上都是一种品牌形象。

“我们的使命不是提供一个更性感的工具”,郭盛告诉36氪,“如果老意味着靠谱,那我很高兴;但如果老意味着落后的产品和生产力,那就很悲伤了。”郭盛不在乎品牌形象究竟是传统或是创新,他看重的是,用户是否愿意使用智联这个渠道。

郭盛不想让智联成为一个娱乐化的工具。近几年来,智联都没有找形象代言人来为自己做宣传。“把1000万、2000万给明星,我还不如都花在用户身上”,郭盛很耿直地表达了自己不喜欢请代言人。

郭盛告诉36氪,智联每年都会投入亿级体量的资金在广告宣传上,今年也不例外。智联在用户体验这方面还没有达到最愉悦的程度,因而在一直改进。

2017年,智联招聘完成了向职业发展平台转型阶段性目标,下一个目标是更开放、更智能的人力资本生态。

想买3C数码产品怎么办?赶紧在百度搜索 无忧岛资讯 百家号,各种精品数码产品等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