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域名注册-玉米号历史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15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东汉末年灵帝在位时期,“党人”已被镇压,政权完全被宦官所把持,统治日趋黑暗与堕落;地方上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加之天灾连连,民不聊生。那些受到严重剥削和丧失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民”。这些流民本来较为分散,前期也只是偶尔出现小股的暴动,但后来被张角等人以宗教和迷信的形式聚合起来,暴动很快便呈大规模的蔓延态势。他们遵奉“太平道”,其信众在十几年间便发展到数十万人。后经过严密的串联组织,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发动了“黄巾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却直接导致了东汉政权的瓦解。

黄巾起义之后,汉朝中央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将原来地方上只有监察责任的“刺史”改为“州牧”,并选派重臣出任,使之拥有了实际的军政大权。这就给了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可乘之机,让他们得以在地方上发展个人的势力,从而为日后的割据埋下了种子。灵帝去世后,他的幼子刘辩继位,太后何氏和她的哥哥何进掌握了朝政。何进想诛杀宦官,却先被宦官杀害,他的同盟者袁绍便带兵进宫将宦官杀戮殆尽。而这时董卓因为先前受到何进的召唤,带着边境地区的西凉兵马也来到了洛阳,开始烧杀抢掠,并把刘辩废掉,立灵帝另外一子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袁绍本出身于汝南“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在士人中相当有名望和影响力,于是各地州郡的州牧、太守便以他为盟主,形成了讨伐董卓的联盟军。但这种联盟非常不稳固,每人都各怀心思,不久便分崩离析。董卓遇刺身亡后,他原来下属的部将之间也开始混战,全国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地方割据势力开始成长、壮大进而争夺中原地区的统治权,这就是所谓的“群雄并起”和“逐鹿中原”(鹿是中原地区统治权的象征)。有一定地盘、名望和实力的人,都纷纷招募士兵、囤积粮草、打造兵器、训练队伍、扩充地盘,形成占据一方的军事集团。这时,因为东汉政府的上层中,宦官与外戚的势力已经基本被消除,所以早期进行地方割据者多为名士出身,如袁氏兄弟(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虞、刘焉、刘表等。经过一段时期的互相兼并,割据一方的势力中比较强大的,在北方有河北(黄河以北)的袁绍和河南(黄河以南)的曹操;在长江流域有江东(长江下游一带)的孙权、荆州(今湖北、湖南)的刘表和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的刘璋(刘焉之子)后来,于讨伐黄巾军中起家的汉皇室的远亲刘备,在诸侯互相攻伐兼并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才能脱颖而出,势力目盛。在官渡决战之后,曹操彻底打败了旧日的名族袁绍,统一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权。而刘备也取代了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氏世代在江东为官。也建立起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由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日渐形成。

从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开始,秦汉以来四百余年的大一统国家解历人体,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长期分裂的历史时期,其间虽然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如层花一现,直到近40年后的隋朝,国家才又重归统一。这段分裂、动荡的时期,就是史称的“三国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