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域名注册-玉米号国学《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所作,表达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
2022-05-24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卢照邻所作的《九月九日旅眺》吧。

九月九,重阳节,金秋临,丰收望。每当相逢良辰、欢迎佳节,古人总会选择出门游玩、观赏秋景,身插茱萸、登高远望。兴致到处,另外还会组织诸如品鉴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亦因此,重阳节和除夕、清明、中元三大节气,合而统称为中华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值此佳节临近之际,遥想当年盛况,各种隆重景象,再猛地回看今时今日的惨淡光景,心底不由会蓦地生发出一种难以表明的愧疚之情。这是作为后辈对祖先不应该的遗忘。

《九月九日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卢照邻来到益州出任新都尉。不久之前,在沛王府担任修撰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远游来到西蜀。九月九日,同在蜀地任职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梓州玄武山,期间同席共饮,互相酬唱。卢照邻作此诗,邵大震作《九日玄武山旅眺》,王勃亦有《蜀中九日》,共成佳作传世。

“九月九日眺山川”。九月九日,重复诗题中的日期,是一种带着用心的别有特指。原来就应该藏在心间的一些情绪,如果恰好相逢这些特别的日子,一定会另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的。这大概就是诗人之所以强调这个时间的缘故,因为它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含意。登高远望为眺,是目光代替心思跑到很远的地方,默默地思念着一些人,一些事。山川是想要打破的距离,是想要打碎的阻力,也是心中那些无法排解的沉重的情结。

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很好的媒介,帮助诗人来传递自己内心里的情感。时间如此,动作如此,风景亦如此。日期是时光最好的痕迹,烙印着人自身运行的轨道,再多的想法也难以逃脱这个范畴。而所谓的山川,既指向现实中的地理物事,更是掏尽诗人埋藏于心底间的全部愿望。因为心中有所欲求,所以在登高远眺之际才会更加产生一些情绪,而这些平常掩饰得很好的东西,此时此刻轰然就倒塌了。

“归心归望积风烟”。此句情绪来自于首句,是诗人情感正常的延续。正是因为登高远眺之后,才会相应产生出来多重的复杂思想;当然,也有可能是这种愿望早已潜伏在心底,只是缺乏一个牵引之力来诱惑罢了。想要回归故乡的心愿,这种愿望是强烈的,也是浓厚的,日积月累之下,就像飘荡在山川之间的风烟,丝丝缕缕,缭绕不断,前赴后继,不依不饶。心若在,情就在,愿望依然。

此处重点是连用的两个“归”字,第一个“归”字点出眺望之后的思想,原来就在于思念故乡之心心念念;第二个“归”字却是一种加强性说明,专门用来强调这种归乡的愿望是热烈的。那么此种爆裂程度何在呢?就像山川之间成年累月郁积而形的那些风烟。风流不尽,烟散不开,内心里思乡之情也会永远荡漾不断。风烟已经脱离了自然形象,超脱事物本身,变作了丰富的情感专用意象,向世人诉说着情有多么丰厚,感有多么深邃。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金花酒,就是用菊花泡的酒。鸿雁天,鸿雁入秋则南移,当为秋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却流落在异地他乡,喝酒之际,心中所念所想的也是故里亲人朋友,所以遥想仍在一起举杯,共同庆贺。可是,当他听闻大雁飞过长空的悲鸣,抬头瞭望时候,心头就像蓦地被人掏空了一大片似的难受。

如果说前面两句是诗人情感的不断叠加,那么最后两句就是最终的升华。头一个“共酌”,让诗人对亲朋思恋之情得到无数倍放大,所以才有举杯遥想与故里亲朋在一起庆贺之盛事;次一个“同悲”,则使诗人自身思念故乡之情的范围无限扩大开来,把原本属于个体的情感给赋予在具有同样身世的无数人身上,从而造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愈加丰富了感情的深厚度和宽广度。

卢照邻在《附马都尉乔君集序》中曾经指出:“凡所著述,以适意为宗。”这个观点虽然是对乔师望的赞美之辞,但却适当地反映出其本人的创作宗旨和相关理念。仔细观察本诗,便可发现其“不以繁辞为贵”,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贵在一个情景交融。如此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结构方正,却又充满情真意切的诗作,无论过去多少载岁月,都仍然自带着闪亮的光芒,照耀古今诗坛,供人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