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是红楼一书最经典的章节,在这一回中,林黛玉爆发出超高的情商和智商,她礼数周到,又会识眼色,连一向被视为反面角色的邢夫人,都甚喜黛玉,要强留她吃午饭,可见林黛玉进贾府那天,她的表现堪称满分。
对此,书中有很多细节能证明这一点。比如王熙凤初次出场,贾母笑着向黛玉介绍:“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林黛玉并没有顺杆爬,而是将眼神投向迎春、探春等人,在得到姊妹们的详细介绍后,林黛玉才以“嫂”呼之;
再如林黛玉拜访贾政,王夫人接待林黛玉时,将贾政之主位让给她坐,林黛玉了然自己的身份地位,很懂事地主动避开主位,坐到了挨炕的椅子上;
再如贾母询问林黛玉“所读何书”,黛玉回答“刚读了《四书》”,贾母便贬迎、探、惜三人只认得几个字,没读过什么书;紧接着其后贾宝玉出场,再问林黛玉“所读何书”,林黛玉立刻换了口风,变成了: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纵观林黛玉的表现,既谦逊又得体,给贾府众长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包括大部分初读《红楼梦》之读者,无不因“林黛玉进贾府”被其圈粉——黛玉六七岁的年纪,却能这般优秀懂事。
可林黛玉的懂事人设,在接下来几个章回中就被无情打破,甚至她的某些行为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先是第5回,曹雪芹通过对比林黛玉、薛宝钗在荣国府内的人缘,展现了林黛玉的“性情大变”: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第5回
荣国府的大部分下人,明显更欣赏宝钗,而不敢接触黛玉,何也?
因为宝钗为人谦逊稳重,品格端方,即使跟下人们也能和谐相处,反观林黛玉,则自诩清高孤傲,盛气凌人,故而贾府小丫环们多喜与宝钗玩耍,而非黛玉。就连脂砚斋此处亦批云:此是黛玉缺处。
紧接着,曹公没有停笔,一连安排了多个情节,来证明以上林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先是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林黛玉因周瑞家的最后一个给自己送花儿,便讥讽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第8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云轩”,宝玉、黛玉两人来到梨香院做客,期间雪雁奉紫鹃之命,来给林黛玉送暖手的手炉,却被林黛玉当成了敲打贾宝玉的工具:
可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来。黛玉因含笑问她道:“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送来的。”黛玉一面手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第8回
笔者当年初读《红楼梦》,刚看完“林黛玉进贾府”,无限感慨“黛玉真乃心较比干多一窍”,可紧接着看完其后几章,顿感失望:林黛玉怎么是这么个人?说话做事尽显尖酸刻薄,令人不喜与其接触。
当然,这只是前期的林黛玉,《红楼梦》后期林黛玉的性情转变很大,令人越看越爱,但这并不能否定林黛玉前期确实有一段时间很“尖酸刻薄”。
为什么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她的性情谦逊低调,进了贾府之后没几天,反而变得尖酸刻薄起来,这当中到底哪里出现了偏差?
笔者近读林文山之文章《<红楼梦>的心理描写》(载《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其中便对林黛玉的这种性情转变有所提及,尤其是对黛玉初进荣国府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心理进行了深入探索:
自己体弱多病,父母的痛惜,母亲的早逝,使黛玉得以受到较少的封建规范的熏陶。这就使她不仅在思想中,而且在行动中还有着某些地方不符合封建规范的要求。黛玉之所以刚入贾府就有那样一段内心独白,正好说明她并非毫无必要地担心自己“被人耻笑了去”(例如宝钗,她不用内心这样劝诫自己,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一点)。黛玉对自己的告诫,更多地是出于理智对自己的约束。在刚来的时候,她也确实有所约束,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约束就渐渐单薄了,隐失了。
笔者对此论深以为然,林黛玉刚入贾府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固然有自尊心作祟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她对封建规范的不适应造成的,所以她必须小心谨慎,严格忖度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是否符合规矩礼数。
林黛玉对封建规范不适应的这种性情,跟她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除了上述林文山先生所提到的“体弱多病,父母痛惜”、“母亲早逝,无人教育”对林黛玉造成的影响,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林如海从小将林黛玉当男孩来养,这一点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第2回
林家庶稀少,林黛玉从小没有兄弟姊妹的陪伴,母亲贾敏早早去世,父亲林如海忙于公务,而且从小将林黛玉当成男孩来养,这就必然导致林黛玉在性情上有“男性化”的趋势。
比如《红楼梦》众姊妹中,只有林黛玉、王熙凤两人曾有过“脚踩门槛”的豪放举动: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第28回);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堂风凉快,吹一吹再走。”(第36回)
相对于其他贵族女子而言,林黛玉受到的封建礼教的规范比较少,所以当她进入贾府时,她需要立刻调整状态,用严格遵守礼教规范的举止、言谈来面对荣国府众多长辈、姊妹,这就意味着她要突破以往在家的思维、行为模式,故而造就了她“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的心理。
正如上述引文中所说:薛宝钗是不需要“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因为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贾家别无二致,她自然而然就能做到这一点。
故而,《红楼梦》前期,林黛玉进贾府前后的性情差异,并非曹公笔误,而是高级的写实笔法,非通读红楼,又能细品该书者,难窥其中妙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